想要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物理安全防護,我們需要先對會議室建立一個整體分析。
會議地點分析
會議地點通常會有幾種選擇:
一是在單位內部的會議室;
二是涉及談判時對方提供的場所;
三是商務會場(公寓、餐廳、酒店等);
四是電話/在線談判。
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在中立場所進行重要談判,因為沒有人能對泄露信息負責;
而通過通信手段進行談話同樣存在被攔截、竊聽的風險;
顯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展開談判更讓人放心,但依然有很多聲音防護因素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比如盡可能選擇沒有窗戶的房間,以免信息以無線通信的方式通過玻璃傳輸出去,或者安裝激光防護膜或使用錄音干擾設備。
空間結構分析
會議室聲學環境威脅的類型和程度取決于會議室所處的位置、建筑設計、會議期間信息的呈現形式以及會議室中無線電子設備的類型。
*紅色箭頭代表潛在的聲泄露通道
因此,想要確定威脅存在的形式,就必須對會議室的空間結構進行分析。空間結構描述了房間中影響聲音安全的主要元素:門窗、墻壁和天花板的厚度,無線電和電子設備、電話和其他通信線路、電力電纜等。通過空間結構還能直觀地看到走廊、樓層的方位,以及是否存在利用光學手段在外部實現竊密的可能性。
潛在威脅分析
聲泄露通道是涉密信息傳輸到攻擊者的物理路徑,通過該通道可以實現對受限信息的未經授權的訪問。為了建立信息泄露的渠道,攻擊者需要一定的能量、空間和時間條件以及適當的技術手段。會議期間聲音安全的主要威脅有:
? 嵌入式竊密裝置、聽診器
? 激光竊聽系統
? 錄音裝置
在這種情況下,修改和銷毀等措施對于保護會議室信息安全是無效的,因為聲音信息可以通過門、窗、墻、地板、天花板、中央空調系統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