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無線電通信被稱為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又有了能夠眺望太空的“萬里眼”乃至“億里眼”。
2020年12月1日上午7點55分,位于拉丁美洲大安德列斯群島(美國屬地)最東部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突然坍塌。
至此,人類眺望深空的“億里眼”就只剩下了一只。這只“億里眼”,就是國人所說的“中國天眼”。它位于中國貴州省南部的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縣,那里是喀斯特洼地。在這片美麗和神奇大地上,有一只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它的英文名字叫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FAST”不僅單口徑最大,比“阿雷西博”大了近200米,而且靈敏度最高,它能捕捉到來自太陽系任何一個地方輻射過來的微弱電磁波信號。同時,它的獨創設計還充滿了中國智慧,其綜合性能大約是“阿雷西博”的10倍。
不過,“天眼”也和人的肉眼相似,往往看的越遠,越容易花眼。它若想看得更遠,那么它的靈敏度就需要更高。而靈敏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其他無關信號的干擾。
為了減少外部信號的干擾,中國的科學家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了相對適合建造中國天眼的黔南平塘縣那片神奇的喀斯特洼地。從此,多彩的貴州又增加了一抹別具風格的色彩,神奇的貴州又增加了新的神奇。但在增加這一抹色彩和這一新傳奇的同時,那里的人民群眾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這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信號的干擾,還不得不按照科學家們的意見在“中國天眼”方圓5公里的范圍,劃定了“無線電靜默區”。
然而,要想讓“中國天眼”既看得更遠,又眼睛不花,這還遠遠不夠。因為,除了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信號的干擾,還需要減少“FAST”龐大工程內部很多設備間的相互干擾。對此,中國的科學家們早在2012年就開始啟動對這個世界級難題的研究攻關。到了2018年,這個問題終于得以基本解決。其中的“中國神器”,就有為“中國天眼”量身驗光定制的“防花鏡”,但這個“防花鏡”要比人戴的老花鏡要復雜的多,名字也叫得拗口,圈外人聽著都會匪夷所思。比如,有個叫做“高速電機軸過壁屏蔽裝置”,還有個叫做“全站儀EMC分系統”,等等。據悉,這兩個神奇的東西,還被中國電子學會評定為科學進步一等獎呢!
這就是“中國天眼”既能做到看得最遠,又能做到“眼睛不花”的奧妙之一。
從網上披露的數據可以看出: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后試運行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天眼”共發現了51顆脈沖星候選體。我們知道,“中國天眼”于2020年1月11日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并在投入正式運行3個月內就奇跡般地發現并認證了脈沖星高達114顆。
由此可見,“中國天眼”的“防花神器”——“高速電機軸過壁屏蔽裝置”和“全站儀EMC分系統”,功不可沒。